我的家鄉在小興安嶺北麓,這里山青水美,群山相連。有一條至今沒有污染的河流一一大沾河,林業局的名字,就是由這條河而得名。
我1971年參加工作,分配到山上。那時的山上條件很差,生活很艱苦,住的是帳篷,床鋪是用小桿搭成的,沒有電燈,每架帳篷兩頭各掛一盞柴油提燈,天黑就睡覺,根本沒有娛樂活動。
當年在幸福西山時,天很冷了,在雪地里搭建帳篷,山墻的縫都沒有合嚴,在那北風呼嘯,大雪紛飛的季節里,當我們收工,踏著沒膝深的雪,回到帳篷里,看到是行李上已經落滿了白雪。晚上躺在被窩里就能看到天上的星星。那時我們還開玩笑的說:“一間帳篷兩重天,離爐子近的是春天,靠門邊的是冬天。”就別提住在兩頭的人有多冷了。沒有井,我們就到河里鑿冰化水用。雖然條件艱苦,但我們每天還是很快樂的。
第二年開春,天氣漸漸變暖了,地上的草也綠了,我們卻拆了帳篷,又去五處參加筑路大會戰了。到那后,看到各路大軍齊聚那里。在那巍巍的青山腳下,一排排帳篷拔地而起,出門就是山,透過帳篷的小窗,可以看到山坡上開滿各種顏色的小花。一條清澈的小河流經我們的駐地。小河漲水的時候,躺在帳篷里就可以聽到河水喧泄的聲音。有一天我們早晨醒來,發現鞋和臉盆都飄起來了,我們睡的鋪下都是山坡上流下來的水,飛濺著起伏的浪花。一場急驟的夜雨竟然沒有驚醒酣睡的我們。
勞動的場景,更是讓人心潮澎湃,連綿起伏的高山下,紅旗飄揚,人聲鼎沸,你追我趕,巾幗不讓須眉,誰都不肯服輸,每天都刷新著工程進度。要說汗水流成河,也絕不是夸張吧!那時的我們,沒有一個叫苦,也沒有人喊累,因為我們心中有一個堅定的信念,就是要把我們的家園建設好。有的時候,我晚上對著月亮暗暗的想,幾十年以后,人們還會記得我們這群年輕的筑路人嗎?
沾河的山,就像沾河兒女堅強的脊梁,大沾河澎湃的波濤,就有沾河兒女汗水添注的波浪。堅韌不拔的信念,就是要把沾河建設成花園一樣的新林區。讓那些走出的沾河游子,重回故鄉時,看到堅守的沾河人,是付出了怎樣的努力與心血,讓沾河變成了猶如夢境般的天堂。
幾十年的拼搏,幾十年汗水的流淌,至今回憶起來,依然是無怨無悔,勞動與征服的愉悅,時時在我的腦際中徜徉。
天上的白云輕輕的訴說著,訴說著我們曾經的故事。
山川告訴我們,耕耘與收獲是一個成正比的量。昔日我們的父輩和我們的付出,是今天美麗沾河的基石。為此我們也滿懷自豪。這是一代代沾河人用辛勤勞動的汗水,創造出來的美麗家鄉!